在書局放了斗大的三個字-爛工作,真的是很容易吸引正做著爛工作的可憐上班族們,伸出右手,去把這本綠綠的書抽出來翻一翻看一看,看完後才發現,作者是以虛構的第一人稱角色來講述爛工作這樣的一個概念(也不確定啦,搞不好是真有其事也說不定),整本書的故事是以一個退休的執行長,儘管在享受著退休生活,卻因為個人太熱愛管理職的工作,在意外的情況下,入股了一間披薩店,而透過這披薩店的振作,來說明一個人對於好工作的想法及看法,也闌述了什麼樣的工作是爛工作,並告訴我們該如何避免讓自己的工作變成一份爛工作,而這本書不僅適合覺得自己做著爛工作的員工們看,也很適合管理階層、公司營運狀況不佳的執行長們閱讀,透過書中的各個案例,也許我們能夠發現,就是”我”害得周遭的人們正在做著一份爛工作,從”我”開始有所改變,不僅能轉變自己原本想離職的心態,也可能會幫本來死氣沉沉的公司起死回生。
雖然說書中的管理角度出發點有些特別,強調的並不是營運方針和績效指標等數字,但從最基層去思考員工們內心的渴望,不也是每一個老闆們該做的事嗎?廢話不多說,究竟什麼是爛工作的三個跡象呢??
與我何甘:
每一份工作,通常都會與其他人產生關聯性,而做著爛工作的人們,會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與其他人有何相干,而若不知道與他人有何相關時,很容易落入自覺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那愈做就會愈悶,心中就愈多不好的念頭:”我這麼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 “做著這麼沒意義的工作,根本是在浪費生命嘛”、”如果今天做的是其他工作就不會這麼挫折了才對”。
一般通常最容易和他人有直接關聯的,就是面對顧客的第一線服務業人員,而這類人員並不太會出現這項問題,因為顧客的心情、感受、消費經驗都可以透過一個笑容來告訴服務人員,而服務人員只要看到顧客的臭臉,應該大概都能知道自己有些地方沒做好,所以服務業人員工作時可以透過顧客的笑容來讓自己感受到”我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但以一些內勤的工作人員來說,如會計、行政人員而言??以正常而論,沒有靈異現象的情形下,財務報表應該是不會擺臭臉給會計看的,公文被打開時,我想它也笑不太出來,所以會計可能會有種心態”我不就是在玩數字遊戲嗎??叫誰來做不都一樣??”、行政人員也會想著”公文這東西,我請三個高中生工讀生來蓋章不就好了嗎??弄錯又有什麼差,弄對也沒人說我做的好呀!!”。
但其實一家公司當中,每個位置的人員都應該是息息相關的才對,但當做的工作屬於較個人或是較內勤化的職位時,與人的關聯性降低,那麼工作時會極度容易心生”與我何干”的想法,有我沒我有什麼差?做好做壞又有什麼差?
這和我前一份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其實有點類似,我在電X審計部門工作,每週都會到不同的客戶端進行查核,每週都會給客戶一個發現事項清單(其實就是要請客戶改善的部分),另外也要產出一份查核報告給reviewer進行review,而reviewer不會是固定的,風格也不太一樣,今天給A副理看,可能只有10條notes要改,但若是給B副理看,可能變成30條notes要改,每個人重視的點並不相同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且這樣查核才會比較周全,但今天如果是同一個副理看,在他很忙跟很不忙時給他看的結果通常也不太一樣,心中便會有一種感覺產生,每週要產一份報告已經夠硬了,重點是還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而回來的notes其實是會大幅增加自己工作量的東西,客戶那邊就更不用提了,有些客戶對於我們提的建議一點感覺都沒有,完全就是個不痛不癢,有些客戶會據理力爭不許我們的清單裡有提建議,因為這和他們的工作績效評量是有相關的,那我到底該怎麼做呢?是不是怎麼做都沒差??怎麼做都可以??
今天報告寫的好會被出notes,寫的不好還是會被出notes,缺失出的多客戶會反彈,出的少自己會覺得好像怪怪的,沒有善盡個人職責,在客戶端被剿不打緊,回到公司也只是被上面追著要底稿,在這種裡外不是人的情況下,我報告到底該怎麼寫??寫的愈細寫的愈好,等於是把自己搞死,而且公司端比較在意的是有沒有完成每一家公司的查核,並不是寫了一份超讚的查核報告就可以抵兩家,在先天不良,後天自我認知又失調時,自然會讓人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工作。
而主管部分應該要怎麼幫助這樣的我呢??離職前我才懂得很多道理,其實從一開始,要做的應該是告訴我們,我們所做的工作,是要供審計組同事參考使用,證明該客戶產出會計報表的資訊系統是足以採信的,而我們產出的報告,其實會做為審計組同事查核財報時,輔助的工具。而提供給客戶的改善建議,一方面是希望客戶可以改善,另一方面,其實是要告訴審計組同事,客戶的哪些部分有小缺失,可能會有一些舞弊的風險,請審計組同事們注意,而客戶那邊不接受我們提的改善建議,問題可能出在兩個部分:1.客戶的財務部門沒有與資訊部門溝通好. 2.客戶對風險的概念認知不足,如果主管有跟我們先建立這兩項認知,我想我會比較能夠接受客戶的反彈,而且會盡力去建立客戶的風險認知。而查核報告方面,因為客戶太多,不可能每個資深同仁都能親臨現場查核,所以要靠Staff在第一線做查核,記憶力再強也沒有用,不如寫成一份完善的報告,讓副理們透過報告可以了解這間公司,他會出Notes,表示他有看不懂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底稿製作的能力不足,視產業別不同,公司規模大小,客戶前幾年的查核結果不同,副理們所需要的底稿精細度可能是不同的,有時問題其實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但我們卻習慣於去怪罪周遭其他的人事物上頭。加班時間長,可能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不要去羨慕別人有比較輕鬆的reviewer,就算碰到最硬的reviewer,也能做到每份底稿都一次過,不就不必再花時間來follow客戶要資料,也不用改notes了,以免碰到其他reviewer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不是嗎??
講了這麼多,我覺得可以簡述成工作要有一種”使命”感,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可以對XXX有貢獻,我要是做不好,連帶會拖累到上頭的XXX,若影響到商譽,搞不好整間公司上千人都會因為此舉,生活產生影響,對客戶也好,對上司也好,對下屬也罷,每個齒輪都有自己該做的事,對自己做的事只要有使命感,就不會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份爛工作,無法完成使命,是工作的內容還是自己的問題,我覺得是很值得探討的。
不知好壞:
這個地方,要說的是,能對自己的工作做出評量,像上面所提到的服務人員而言,他們就是以送餐的速度,顧客的笑容、滿意度來為自己評分,但儘管有這些東西,也要有跡象來告訴自己,我有做的更快更好了,才會有”感覺”,以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而言,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尊敬->自我實現,雖然順序上而言,自我實現是擺在最後一位,但工作時若是完全不能判斷自己做的好或壞,那在自我實現層面,得到的近乎是零。
而這時候,通常要靠旁人的協助來讓自己意識到”我有所進步了!!”及”我確實的把這件事情做好了!!”,當然不是用摸摸頭的方式說”你做的很好唷~~”,但以我在早餐店打工為例,一開始我只負責倒飲料而已,到後來我會開始收桌,接下來可以接客人的點單,一開始記兩組就忘了,到現在可以記六組左右,以前倒飲料,一天下來會錯五杯以上,接電話,餐點會錯兩三份左右,到現在一天最多錯一份,以前會忘了放筷子和吸管,現在頂多忘了餐巾紙,像這類的工作,我可以從做錯的數量來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今天比昨天少錯一件事,就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但若犯太多錯,有可能就是自己不夠專心,我自然可以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就不會有每天都在原地踏步,或是犯錯不知改善的狀況發生,這樣自然工作起來會有目標,有動力,每一天都讓自己做的更好。
很多公司會有一些年度評量表,那個東西基本上太祟高太制式化了,填寫完要花一小時,但看的人可能只花5min,然後這輩子就再也不會有人去翻閱了,這樣子一年下來只做這麼一次,真的無法判斷自己有沒有長進,而且甚至只是一種交差了事的制式化作業,知道自己有沒有把事做好,應該是每個當下都能意識到的事,最久也不應該拖過一天,古人說的”吾日三省吾身”,不也正是這個原因嗎??就是要不斷的端正自己,讓自己每天都過的更好。
這邊不得不再度提出我的前公司來做舉例了,一般而言我們接收到的都是上面下給我的review notes,告訴我要修改底稿的哪些部分,不然就是客戶那邊制式化的感謝和反彈,我們到底有沒有好好執行我的工作??要透過notes數量來判斷嗎?但這又是個因人而異的標準,難道剛好都做到大客戶,內容都很廣,reviewer的人又比較強硬一些,我的notes又相對比較多,就是我做的不好嗎?也沒有人說reviewer一定是正確的呀,那如果我的客戶都很制式化的感謝後就送我離開,是我很會應對客戶的功勞嗎?會不會根本是我運氣太好,一直都遇到好客戶呢?我覺得單兵出去作戰是無可厚非的,但在主管看底稿時,一方面透過notes告訴我們有哪些地方是主管們看不懂的,另一方面在信件中或電話裡,應該也可以跟我們說說,有沒有做的好的地方,或是聽我們解釋一下做不好的地方,亞洲人講究的不就是人情味嗎?真的要和外商一樣硬繃繃的,麻煩請給我外商的福利和優惠,那你就可以不要對我講情份(只是開個玩笑),但我覺得單單透過書信和文字的往來,而且又有著老師指導學生的味道,在持續工作下來,全然接受打擊,一點振奮都沒有,而且改了這又錯那,改了那,又弄錯這的,永遠弄不清楚怎麼做,在前半年這樣的對待著新人,我想…汰換率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只是需要一些成就感,做錯可以跟我說,我不是不會改,但請不要跟我說,我做的都是錯的,有時只需要一點點小鼓勵,告訴我,我也是有做的好的地方,我就會更努力,人都喜歡被讚美,就算真的找不出地方可以讚美,也可以說一句”辛苦了,寫的不錯,雖然可能還是很多地方要改,但不要太晚睡把身體弄壞唷”。我們不是傻子,自己都會知道要早一點上手,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快更好,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也會有更多客戶,就會有更好的薪資和福利,有時,多推的這一小把,是很有幫助的!!
只是過客:
這一點其實我很想用簡短的一句-士為知己者死,來帶過,員工覺得自己在公司中存在感薄弱,有我沒我都沒差,事情又執行的還可以而已,沒有特別優秀,最後能留住他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了解自己的老闆。
試問每個老闆,你除了知道員工履歷表上寫的東西,你還知道些什麼??如果沒有更多,那你可能並不是一個好老闆,有時候多關心一下他的租屋情形,健康狀況,家庭成員,感情方面,未來規劃,會讓他有被重視的感覺,而且很有存在感。
嗯~~說的比較白,其實就是用”感情”,還有被需要的感覺來抓住員工的心,員工如果覺得和你有一定的交情,除非有什麼重大的事故,或是經濟上真的支撐不下去了,不然員工會為了這一些情份,再陪著老闆們多走一小段路的。
也許有人會問,那如果跟同事間感情很好呢??說真的,那也是一種加分和牽掛,但…份量不太一樣,畢竟你們是站在同一條線上,一起幫老闆做事,或是替主管賣命,就算你在這間公司或在別間公司,其實都是可以維持的,但上下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有個人賞識我,了解把我放在什麼位置能有最大的效用,這是無可取代的,而且他也關心著我的生活,了解我的一切,雖然有朋友的關係,但階級上我仍然會緊守老闆和員工的分界,這樣的伯樂,是難以取代的。另一方面,如果老闆願意跟我分享他自己的生活,那整個層次就又更高一些了,我不過是個小員工,但老闆告訴我他的小兒子要上小學了,或是女兒本周末有舞蹈表演,這種淡淡的交心感,看似普通,但其實意味深長。
在大公司中,要做到這點其實有些困難,而且很多交往容易流於形式化,每年和大老闆說到話的時間,應該就是他們每桌敬酒的時候,而和大老闆不熟其實沒什麼差,重點在於中階的主管們,畢竟和我們第一線員工最直接有相關的,就是我們的中階主管們,如果他肯多關心我一些,或是跟我分享一些他自己的事,我應該就會覺得我們關係比較深厚一些,在做事時我會更努力一些,也會盡力避免造成他的麻煩,對他也比較不會隱瞞,也比較掏心掏肺,但…我可不會抱著犯了錯要請主管罩我的心態,因為那就有一些太超過了。
在前東家,我其實常和一定層級的高層們聊天,但很容易就分的出來,哪些人是比較小心,不願意與我深交,哪些人是很自然的,願意和我分享心情的,前者能力確實很強,但…和後者相較之下,我覺得後者在職涯上應該會走的比較順遂一些才對,前者也不是不好,他也會主動的關心著每一位夥伴,但…就是把自己保護的太好,我個人是不太呷意這種感覺啦,但也無所謂,人總有選擇自己要怎麼做的權利。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被賦予使命,有成就感,是被需要,是被重視的,這些東西,只要運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輕鬆達到,只看自己願不願意用心去做。
每進一間公司,確認它值得我投入青春,換取我想要的生活時,請務必注意以上三點,因為這三件事的發生,不見得永遠是別人造成的,有時可能是我們自己不願意花時間去經營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當別人試著了解我們時,或許我們老是趕著離開,只為了趕著吃完飯洗完澡,舒舒服服的躺在沙發上看今天的康熙,書本封面的副標寫的很好-老想著”閃人”的話,別想找到好工作,一份工作好壞與否,不見得全然是由公司所決定的,今天帶種一點,有GUTS一些,你大可走去敲敲大老闆的門,告訴他們你有什麼不滿的,最糟最糟也不過是走人而已,和自己原本的計畫正好不謀而合,但或許,這一敲,你發現老闆很願意幫你解決這些問題,又或者,你所提出的問題,有一大半是你自己造成的,那你也只好自我做調整了,我相信老闆們是想要聽到基層的聲音的,再則,天底下一定有比自己現在做的更好的工作,或是更壞的工作,不要想著下一份會更好,或許可以想想,我該怎麼讓我的工作,在現在!!就變的更好!!更吸引人!!
2010年9月14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關於健身,我想說的是_03_可怕的真相
關於健身,有些很殘酷的真相,和令人髮指的事實,我覺得還是要很有公德心的先讓大家知道,雖然聽著有點不是滋味,但人總要學著長大吧~ 1)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漫長到你彷彿不曾開始 我從2015年10月開始健身,到現在2017年4月,總共1年半的時間,我持續著每周三次,每次1.5小...
-
泡沫變紮實了? 在這邊我必須說,我也沒辦法判斷房市或股市的泡沫,會不會到來或是何時會來?因為那是由人性所決定的,而且是群眾的人性,我只是組成群眾這個大機器的一個小元件,要去判斷或影響機器想怎麼運作,好像是太自我感覺良好了一些,不過對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觀點,那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
-
小時候,這常常會是我們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國中時老師們通常不太敢出這個題目,應該是很怕男同學有一半都想在志願填上”加藤鷹”的名字吧(笑),而時至今日,年近30,有時其實不太敢去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是自己不夠成熟,能力不足,還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也或許很怕現實提醒自己過去五年來...
-
先來張我的愛車照吧 畢竟欠大家欠很大 FUJI的NEVADA 1.0LE 藍白車身,看起來真的超爽的 雖然變速器的等級可能小遜Iguana一籌 但一萬元的車,就是要買看的爽的 而我看它看的很爽很爽 哈哈 今天下午,天氣很好,想說該去運動一下 就覺得去騎上次沒有騎完的河濱公園 不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